2011年中國的煤炭市場(主要指沿海市場)最值得我們去回顧一下的事有以下四點:一、明顯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二、進口煤超過2010年;三、白熱化的煤電之爭;四、水電出力嚴重不足。下面分別說一說這四件事:
1.明顯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
往年也會出現(xiàn)“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情況,但是都是有特殊原因造成的。比如水電的出力情況,在淡季本來不缺電的情況,水電不出力, 造成電力緊張,而在旺季本來不缺電,可水電又特別給力,造成電力過剩,這就給煤炭市場造成“ 淡季不淡, 旺季不旺”的現(xiàn)象。但是今年大家都深有感觸并達成共識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卻不是由這樣的階段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的,而是由煤炭市場的內在運行規(guī)律造成的。
中國的煤炭市場具有鮮明的時段性,它一年之中的波動就是圍繞著這些時間點來起伏的。這個時段性就是夏季用電高峰(迎峰度夏)和冬季的用電高峰(迎峰度冬)以及每年春節(jié)前后的用電低谷。一般的起始點是每年的五月至八月為迎峰度夏,九月至來年一月為迎峰度冬,一月至四月為春淡季。由于這些年電力企業(yè)被高漲的煤價壓的喘不過氣來,加之人們市場意識的增強,人們紛紛搶在行情啟動之前采購煤炭,以求買到低價煤,這樣就把行情提前了。所謂行情實際上就是人的行為,大多數人都行動了,一波行情自然就啟動了,人們在淡季大量采購煤炭,到旺季已
儲備夠了煤而放緩采購,也就形成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場特點。
2011年促成這個特點如此明顯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國家和許多地方政府都建了大量的煤炭儲備基地,這些儲備基地的基本任務就是在淡季采購煤炭進行儲備,到旺季供應市場以緩解市場的緊張。由于這些儲備基地投入運營,更加促成了今年中國煤炭市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由此我們可以說“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將會常態(tài)化,這是我們從事煤炭業(yè)務必須認識到的。
2.進口煤超過2010年
2011年的進口煤呈“V”型走勢,春節(jié)后急劇減少,可是五月份以后又急速增加,到九月份還創(chuàng)下了1900多萬噸的歷史天量?,F(xiàn)在許多人估計,2011年全年的進口量將超過2010年達到1.7-1.8億噸以上,這是讓許多人始料不及的,包括筆者在內。
去年初為什么預計不到進口煤會達到如此程度,主要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有想到歐洲會發(fā)生如此嚴重的債務危機,以及世界經濟會因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再次下行。二是沒有想到我們國內的大國企會如此大規(guī)模的介入進口煤市場。但影響中國進口煤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歐洲債務危機影響下的世界經濟走勢。去年初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的動力煤在125USD,還有上漲的趨勢,比當時秦皇島平倉價高出40多元,還未算海運費,可是到當前澳煤的價格已滑落到110USD,已經比當前秦皇島的平倉價低了120元/噸。這都是世界經濟下行導致煤炭需求減少帶來的結果。如果不是因為澳洲各港的裝船條件差,滯期嚴重的話,可能中國所有的船都會去澳大利亞裝煤了,所以大國企大規(guī)模介入進口煤市場一點也不奇怪。
國外的煤要進入中國市場,它必須比中國煤的價格低,只要中國的煤價還處于高位,進口煤就會成為中國煤炭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平抑中國煤價的一個基本因素。神華集團估計2 0 12年中國將進口2億噸煤。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煤炭市場明年將不會有太好的行情。
3.白熱化的煤電之爭
2011年,中國煤炭市場上(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生活中)最熱鬧的事情就是煤電之爭。雙方各有喉舌。煤炭方是《中國煤炭報》,電力方是《中國電力報》,站在中間立場的是《中國能源報》爭論的不亦樂乎。加之全國其他媒體的推波助瀾,儼然一出美國的音樂劇,熱鬧非凡。除了博輿論的同情外,其實雙方都是說給國務院聽的。所以從煤電之爭這件事上,先不說對錯,首先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市場環(huán)境是不完善的,本該由市場解決的問題,最終沒有政府出面就解決不了。
二是讓我們看到了這些享受了國家無數優(yōu)惠,可以說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國營大企業(yè),特別是國資委屬下的大央企,用老百姓的話說是“關鍵時候掉鏈子。”到了國家需要他們作貢獻時,沒有誰會把企業(yè)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誰都是把企業(y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根本不顧國家惡化社會的利益。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企業(yè)就是企業(yè),無論它是國營還是民營,對企業(yè)來說企業(yè)的利益第一,這完全符合市場的原則。所以對這些大國企完全不必給予特殊的優(yōu)惠,也不必往他們臉上抹道德的油彩,也不必對他們寄予什么希望,把他們放到市場去就行了。第二,也可以看到我們的這些大國企在度過了九十年代艱苦歲月之后,不僅過去那些備受批判的國企病沒有改掉,反而從市場上又學到了更多的壞毛病。所以一紙限價令和一紙漲價令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煤電矛盾,可能會引出更多的麻煩,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由此引出的問題,可能在2012年的中國煤炭市場上持續(xù)發(fā)作,影響中國經濟的正常運行。煤電之爭的焦點在煤價,煤價高是事實,但煤價為什么高卻說法不一,有成本說,有需求說,有稅費說,但筆者認為煤價高主要是交易效率低造成的,而交易效率低主要是鐵路運能不足造成的。
這已是一個說了多年的問題,但一直未能解決。
如果鐵路運能100%的滿足煤的運輸需求,煤價將會應聲而落。因為中國目前的煤炭行業(yè)并未形成真正的壟斷,所謂的壟斷僅指國營大企業(yè)在鐵路運能上的優(yōu)先權,所以破解了鐵路運能問題也就破解了煤價高的問題。
4.水電出力嚴重不足
這個問題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對從事沿海煤炭業(yè)務的人來說,這其實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西南的水電大部分都送往東南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所以水電不出力,火電就得多發(fā)電,火電多發(fā)就得多用煤,這就是“水火矛盾”,但這個矛盾不像煤電矛盾是人為因素為主,產生“水火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也就是中國的西南地區(qū)下不下雨。而西南下不下雨又關聯(lián)到東南沿海有沒有臺風,有了臺風,臺風進不進入中國內陸。今年恰恰是臺風少,僅有幾個臺風又從中國沿海擦邊而過,要不去了日本,要不去了東南亞,結果中國西南缺水,而東南卻洪澇成災。
目前最終的數據還未見到,但根據前三季度數據估計今年水電出力可能只有30%左右。目前中國水電裝機已近兩億千瓦,這么大的負荷壓到火電身上,將增加多少煤炭的消耗,所以今年如果水電出力很好的話,沿海市場的煤價一定不會漲到850元/噸。
下面談談對2012年的展望:2012年對中國煤炭市場不利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一、歐洲債務危機造成的世界經濟再次下行,嚴重影響了中國的出口加工業(yè)。二、國家調控房地產的政策使鋼鐵、建材等與房地產有關的行業(yè)受到重大影響。三、國家為控制通貨膨脹而采取的緊縮性金融政策使許多中小企業(yè)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導致經營困難。四、世界經濟不景氣,造成國際煤價下滑,這個趨勢在2012年還將延續(xù),這就會使進口煤大量增加,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
但2 0 1 2年對中國煤炭市場有利的因素也很多:一、中國經濟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所有問題中央政府是心中有數的,中央政府一定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已是明證。二、能源需求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剛性的除非遇到類似戰(zhàn)爭這樣的大變局,能源消費是不會大起大落的。何況2011年對房地產調控和對通脹的控制都很成功,給2012年的經濟運行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三、雖然房地產業(yè)在調控下出現(xiàn)了下滑,但保障房建設將能彌補商業(yè)房地產業(yè)下滑對各行業(yè)的影響,包括對煤炭行業(yè)的影響。四、由于鐵路運能沒有增加,所以2012年煤炭的總供給量不會有大幅增長。五、地方政府和煤炭生產企業(yè)也會限產保價。六、到2011年底火電總裝機將突破7.5億KW,加之國家調高了電價,相信明年電煤的消耗將出現(xiàn)較大的增長。七、2011年底的煤炭供需銜接工作,國家已出臺政策,減少了近一億噸的重點合同煤,首度取消鋼鐵(有色)的配額。這反映出國家要逐步將煤炭交易全面市場化的意向,煤炭全面市場化必然有電力的全面市場化,如果這兩點都做到了,這是對中國煤炭市場最大的利好。
綜合以上的對比分析,應該說2012年中國煤炭市場不會出現(xiàn)大的起落,還是會按其固有的規(guī)律去運行,只是2011年冬季的煤價下調的幅度比往年更深一些,而2012年行情起來后上漲的幅度達不到2011年的水平。
對“十二五”規(guī)劃的一些看法
國家能源局預計2011年上半年將新增發(fā)電裝機3000萬千瓦,也即到2011年6月底中國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就已經突破10億千瓦,居世界第一。這是個什么規(guī)模呢?
超過10億千瓦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是日本全國發(fā)電裝機總容量的3.3倍,是歐盟所有國家發(fā)電裝機總容量的1.25倍,與美國基本持平略微超出,這當然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從1995年的2.18億千瓦,在16年的時間就增長到超過10億千瓦,增長了4.6倍。
這其中火電裝機的增長更令人矚目,從2000年的23754萬千瓦增長到2011年的7.5億-8億千瓦,增長了近3倍,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發(fā)電用煤量也由2000年的5.9億噸增長到2010年的16億噸,增長2.7倍。但是這些成就并不值得我們驕傲,首先我們來看發(fā)電量與GDP的比例。
2010年我國的發(fā)電總量為42280億千瓦時,而我國的GDP為39.8萬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按2008年的匯率1:6.95換算)為57266萬億美元,而美國2008年的發(fā)電量為41193.87億千瓦,當年的GDP為1 1 5 3 2 1.1億美元,為中國2 0 1 0 G D P 的2 倍, 創(chuàng)造相同的G D P 美國只用了中國的二分之一的電。日本2 0 0 8 年G D P為5 1 3 9 9 . 8 億美元, 同期發(fā)電量8 4 7 7 . 4 7 億千瓦時,也就是說日本創(chuàng)造的與中國幾乎等量的GDP,只用了相當于中國的五分之一的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提供的2006年的數據,每萬美元的標準煤耗中國是1 1 . 0 1噸, 美國是2 . 9 4 噸, 英國是1 . 5 8 噸, 日本也是1 . 5 8 噸, 在2 0 0 8 年出版的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產業(yè)經濟研究部《中國可持續(xù)能源實施“十一五”節(jié)能目標的途徑與措施研究》課題組的報告中說,中國的能耗比日本高8倍,根據上面廈門大學提供的數據來測算是6.9倍,當然這幾年由于拆掉了許多煤耗高的小機組,新上了許多煤耗低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中國的能耗狀況已有很大改善,但與日本的差距不會低于5倍,我們從2008年的GDP電耗的比較上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由此可以看到, 如果按我們目前的能耗強度,我們要達到美國2008年的GDP總量,將需要20億千瓦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如果日本具有中國目前的裝機總容量,按他們的能耗水平,他們將可創(chuàng)造25萬億美元的GDP,如果他們有20億千瓦的裝機總容量,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就不是11萬億美元的GDP,而是50萬億美元的GDP。
從這些對比中我們應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發(fā)電裝機容量的發(fā)展呢?中國究竟需要多少發(fā)電裝機總容量?中國在有如此之規(guī)模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的情況下,2011年竟然發(fā)生電荒。中央電視臺報道,五月份以來,中國有12個省區(qū)拉閘限電。
預計今年到迎峰度夏高峰期,全國缺電將達4000萬千瓦,還有專家預計到2013年中國將出現(xiàn)更大規(guī)模缺電,不知這些判斷的根據何在?
在國家電力工業(yè)部規(guī)劃司,電力部電力科學研究院,1995年12月曾出過一份《2020年全國電力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專家們根據產值單耗和國民生產總值預測及城鄉(xiāng)居民人均生活用電分析,作出了預測,并分為高方案和低方案兩種預測,到2010年總需電量:低方案為26010億千瓦時,高方案為28450億千瓦時。
到2020年低方案為39000億千瓦時,高方案為47450億千瓦時。由此,所需的裝機總容量:2010年低方案5.65億千瓦,高方案為6.18億千瓦。2020年低方案8.66億千瓦,高方案10.54億千瓦。
但今天的現(xiàn)實已遠遠超出了這份報告的預測,根據“十二五”規(guī)劃,到2015年中國的裝機總容量將在2010年底9.62億千瓦的基礎上再增加5個多億的裝機,達到15億千瓦,其中僅煤電機組就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這是十二五末的數字,已經是19 9 5年預測數字的兩倍。那么到了2020年十三五末的數字又會是多少呢?按目前的態(tài)勢來看,可能會超過一些專家估計的16.4億千瓦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赡軙_到18億千瓦。發(fā)電量會達到82800億千瓦時,照此推算下去,到2030年中國的發(fā)電裝機總容量及發(fā)電量又將如何呢?簡直不敢想象。
我們國家真的需要這么多的發(fā)電裝機容量嗎?我們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能容納的下這么多的發(fā)電裝機容量和發(fā)如此之多的電嗎?這里最主要的是煤電機組的問題。一個是燃煤帶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個是燃煤帶來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屆時煤機組占全部發(fā)電裝機總容量的65%的話,煤電裝機將達11.7億千瓦,按5000大卡的煤炭算,按利用率5000小時算,全年發(fā)電用煤將達到26.2億噸,按0.5%的硫分來算,每年將向大氣中排放1310萬噸二氧化硫。如果煤機組的比例只占60%的話,也需25億噸的發(fā)電用煤,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也將達到1250萬噸,這與我們國家向全世界作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減排40%的承諾是背道而馳的,這里就不說我們的鐵路、公路、港口是否能滿足需求的問題了。
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應是一味的擴大裝機總容量,而應該是:一、從發(fā)電側管理方面來說,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設備的利用率。二、從需求側來說,則應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fā)展方式,提高設備技術水平來節(jié)能降耗。同時我們也應思考我們人類的生活方式問題,中國人不應該也不能像現(xiàn)在的美國人一樣生活。
僅從發(fā)電側管理來說, 又僅從火電來說,2010年火電利用小時為5031小時,如果火電利用小時平均能提高500小時,7億千瓦的火電裝機每年將多發(fā)電3500億千瓦時,按2010年平均5031小時的利用率來算,等于多增7000萬千瓦的火電裝機,那么所謂今年迎峰度夏全國3000萬千瓦的缺口將根本不可能存在。筆者不是發(fā)電方面的專家,不知火電設備的利用小時是否可能如此大幅度的提高,但筆者了解有許多電廠的利用小時去年都在6 0 0 0 小時左右,根據這些電廠的情況來看,火電全行業(yè)提高500小時的利用率是完全有可能的。障礙主要在電網、配電方面,而輸配電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電力產業(yè)的管理體制問題。從經濟學的理論來說,增加發(fā)電裝機容量是外生變量,而提高技術構成和理順管理體制是內生變量,而內生變量決定外生變量的效率。所以我們更應重視電力行業(yè)的內生變量問題。秦皇島港今年以來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設備,人員未增加的情況下,每天增加一千多車的卸車量,多增加16萬噸左右的下水量,估算下來,全年能增加3000-4000萬噸的吞吐量。
而目前的電力行業(yè),不僅未能像秦皇島一樣增加生產能力,反而因電價問題在目前大面積缺電的時候,大范圍的停機檢修,致使缺電“缺”上加“缺”。這就是內在的體制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體制問題,增加再多的發(fā)電裝機又有什么用呢?
海運煤炭市場將來怎么發(fā)展
經過多年的努力,秦皇島港海運煤炭市場終于有了一定的規(guī)律,特別是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代表國家發(fā)布了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在國內、國際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體現(xiàn)了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話語權,是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但是海運煤炭市場將來怎么發(fā)展,卻是件沒有明確答案的事。許多煤炭生產企業(yè)和消費企業(yè)都表示了自己的煤炭業(yè)務很難與海運煤炭市場銜接的看法,這個問題不是海運煤炭市場一家的問題,這是當下中國所有已建立的煤炭交易市場都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整個國家的市場結構和人們的市場意識沒有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無論你作何努力都沒法改變這個現(xiàn)狀,更不是你港口自己有了煤礦就可以改變這個現(xiàn)狀的。
海運煤炭市場的根本出路在于把自己建設成全國性的煤炭交易中心,因為它具備了全國任何一個煤炭交易市場所不具備的天然地理和運輸條件,代國家發(fā)布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如果想以河北港務集團自己辦煤礦,讓海運煤炭市場經營河北港務集團自己的煤的辦法來維持海運煤炭市場的運作,那么海運煤炭市場就將永遠是個地方性的交易場所,由此可以說海運煤炭市場只有脫離河北港務集團它才能成為全國性的煤炭交易中心,退一步講,海運煤炭市場即使離不開港口,那也只能是港口成為海運煤炭市場的一個部分,而不是煤炭市場成為港口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海運煤炭市場永遠只能維持現(xiàn)狀,不可能有更大的發(fā)展。
其實要解決這個難題也并不是一個難于上青天的事。只要將神華、中煤、同煤、伊泰四家的銷售全部統(tǒng)一到海運煤炭市場中來,一個全國性的煤炭交易中心就將立馬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不僅將大大方便煤炭用戶的采購,也將大大提高環(huán)渤海各個煤炭下水港口的效率,同時也會提高這四家煤炭生產企業(yè)的專業(yè)化水平,促進他們的效率。為將來的以期貨為中心的煤炭金融建立一個堅實的平臺。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xiàn),將大大增強中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問題只是看人們有沒有這樣的魄力,有沒有這樣的智慧。有人會將此嗤之為“天方夜談”,但請大家回憶一下,幾十年前當蒙代爾提出“歐元”的設想時,不也同樣被人視為“天方夜談”嗎?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曹吉生